【頑固性手部濕疹】-江承訓中醫師
■ 27歲年輕人,頑固性手掌濕疹一年,潰瘍、流水、疼痛。只好帶著手套工作。調理頗費心思。有幸最終在3個月的療程後,達到穩定。
■ 主要處方: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
並衛教忌食辛辣,更重要的是應保持愉快心情。情緒鬱悶往往是慢性濕疹的一大推手!
■ 27歲年輕人,頑固性手掌濕疹一年,潰瘍、流水、疼痛。只好帶著手套工作。調理頗費心思。有幸最終在3個月的療程後,達到穩定。
■ 主要處方: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
並衛教忌食辛辣,更重要的是應保持愉快心情。情緒鬱悶往往是慢性濕疹的一大推手!
■ 33歲的C小姐,雖然產後已4年多了,卻仍在今年的2月份出現了非哺乳期乳腺炎。計算到7.17初診這天,此乳腺炎已持續5個月,中間也經過了抗生素、類固醇的治療,但效果不佳。
在護士陪同下進行診察。可見到,在乳頭及其左上方共約7*5cm2大小的暗咖啡色素沉積及周圍皮膚的泛紅充血。同時,有3-4個潰口。可見到小膿點,有滲液。C小姐此時還蓋著紗布,需要每天更換。
觸診之,則可摸到約3*5cm的楕圓形腫塊,質地頗充硬,按壓作痛。
C小姐因為看到了我曾經寫的乳腺炎醫案,因而來診。
■ 首先,我使用了小柴胡湯+桔梗石膏2週。在滲液稍得控制後,我注意到底下的囊腫並未縮小,觸之仍是繃繃硬硬的。於是轉用葛根湯+桔梗石膏。就這樣,發炎、滲液、腫塊,每週每週地改善。到9/11的今天,近2個月的治療下,潰口完全收斂,皮膚長了回來,也不再有滲液、泛紅了。而皮下的腫塊,則約剩1/3大小。由於已無發炎,按壓之也不再疼痛,當然,紗布早已不需要,能見到的就是乾乾淨淨的皮膚而已,以及咖啡色的色素沉積。
■ 最後,對於有興趣了解經方如何治療乳腺炎的朋友,附上璞和中醫官網的連結,有較詳細的內容可以閱讀參考。
#經方治療乳腺炎 #中醫治療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 #慢性乳腺炎
乳腺炎是個令女性痛苦的病症。據統計,哺乳婦女得到乳腺炎的盛行率為2-10%。其中,急性期乳腺炎症狀劇烈,紅腫熱痛明顯,甚至伴隨發燒、惡寒。另外,也有「非哺乳腺乳腺炎」,亦即早已不餵奶很久了,但還是出現了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通常會慢性化。而慢性化的特徵,雖然不發熱,也時常紅腫疼痛,化炎發膿,並且容易遷延不癒,持續3個月、半年以上乳腺炎不癒的狀況並不少見。
西醫治療乳腺炎:
如果是塞奶所引起乳腺炎(例如哺乳期乳汁分泌得多,未能及時排出),少數症狀輕者,在讓小baby充份吸吮後,有機會使乳腺暢通而腫塊發炎消退。然而更多情況下需要藥物介入治療,此時西醫通常會開立抗生素,同時給予止痛藥。
而對於慢性乳腺炎,很多時候因為抗生素效果不佳,醫師會開立類固醇希望抑制發炎,然而事實證明,類固醇也並非太好的治療,甚至有長期服用類固醇而導致副作用的風險。
中醫能治乳腺炎?
能!而且效果不輸西醫。尤其慢性乳腺炎,在西醫常常用到類固醇的情況下,用中藥治療不但沒有副作用,傷口的癒合也能明顯加快。
其實,古代就有乳腺炎了,稱為「乳癰」。只要將古人的經驗靈活運用,治療乳腺炎就有好辦法!
乳腺炎的棘手點:
治療乳腺炎,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筆者根據臨床所見,最為困擾患者的幾個狀況,提出治療方法:
一、腫脹疼痛:
大多數乳腺炎的患者,乳房皆可觸摸到腫塊。腫塊引起腫脹感、疼痛感。不少患者都說疼痛難耐,尤其是月經期,腫脹感更明顯,甚至痛到無法穿內衣。
對於腫塊,麻黃、桔梗的使用不可少。麻黃能消堹,桔梗能促排膿,對於縮小腫塊有積極意義。
二、潰瘍化膿:
除了乳房組織的腫塊外,皮膚表面往往有破口潰瘍。潰瘍可以流出組織液,或者黃膿水。對於這腫持續性的潰瘍黃膿,根據狀況,往往要使用柴胡、黃芩、桔梗、石膏等中藥,改善免疫系統,通常要堅持使用2-3個月的處方,才能完整地清熱消炎,讓黃水漸漸收乾。
三、傷口不收:
還有一種情況,腫塊、分泌物,皆已退去,但就是傷口癒合不佳,肉眼直接可見紅紅的肉色,新皮生長速度緩慢。這往往是患者氣血已虛,身體處在虛弱、能量低下的狀況,組織修復能力不足。此時,可以使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甘草等藥,補氣、生新,促肉芽組織生長,修復傷口。
四、色素不退:
好不容易腫塊消、膿血止、傷口收,但,因為發炎許久,皮膚上留有大片的色素沉積,暗紅、到暗黑。雖然已無疼痛,但美觀需要加強。此時可以使用麻黃、白芷等中藥,改善毛細孔的通透性與皮膚的血循,逐步代謝色素,回復正常的膚色。
具體處方如下:
1. 葛根湯:
首先,在急性期,發熱、惡寒明顯者,首先考慮使用葛根湯。葛根湯不只是個感冒用方,對於腮腺炎、頭面部的蜂窩性組織炎、乳腺炎等,凡是腫脹明顯,人壯實,脈力充足者,皆可使用葛根湯。通常視紅腫的狀況,可加入桔梗、石膏。
在慢性期,葛根湯也是可以使用的,此時應用的原則也是人比較健壯,脈力充足,以及腫塊較為充實、充硬。如果該乳腺的囊腫是鬆軟如棉的,葛根湯較不合連。神奇的是,葛根湯能將此偏硬的乳腺囊腫縮小,這大概與葛根湯內含的麻黃有關,麻黃有通暢腺體的作用,葛根湯能治療多囊性卵巢,與此或有關聯。
2.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治療慢性發炎、遷延性發炎有良好的效果,是個很好的免疫調節劑。筆者曾經使用小柴胡湯治療嚴重的慢性乳腺炎,外觀散置性的潰口,出膿血,月經期庝病更是加重,痛不可近。在使用小柴胡湯+桔梗石膏3個月後,完全收口,不再化膿,除了色素沉積未除外,一切如常。(此案分享在facebook「江醫師之中醫病棟」粉絲頁)
而小柴胡湯治療的重點,通常在於反覆地化膿、滲液、發炎狀態。病人的脈雖然不像葛根湯那麼充實,但也是明顯有熱的,可以是洪、滑、或弦而帶洪。這個熱,代表著身體仍有發炎的病灶存在。
這個狀況,通常沒有明顯的腫塊。若有充硬的囊腫,應先考慮使用葛根湯。或者以小柴胡湯合併葛根湯使之縮小。
3. 托裏消毒飲:
這是清代《外科正宗》裡的處方,可用於乳腺炎,可用於皮膚的潰瘍。其使用的關鍵在於患者因氣血不足,疔癤無法成熟化膿, 或者化膿後,排膿力不足,或皮膚無法收口。(正常的順序為,硬的囊腫→化膿軟化→產生潰口→濃血流出→皮膚收口癒合)。
這樣的人群,氣虛血弱,脈力不足,脾胃功能也差。使用抗生素消炎藥只會加重病況。必須使用補氣養血的藥物,才能促進組織新生、皮膚癒合。
4. 桂枝湯:
桂枝湯也是適用於氣血虛弱的人群。這種人脈弱無力,容易疲乏。通常長得白淨,臉色不紅潤,瘦弱傾向,胃不好更是常態。
桂枝湯臨床常用於虛人感冒,另外,對於外科的應用則是皮膚慢性不收口且紅腫微弱者適用。桂枝湯+黃耆、當歸,有暢旺氣血,生肌收口的作用。同樣的道理,當乳腺炎患者呈現一明顯的桂枝人體質時,便可大膽使用桂枝湯達到生肌斂瘡消腫排膿的效果。
結語:
中醫治療乳腺炎,效果相當不錯。但寒熱虛實絕對不能馬虎,一旦判斷錯誤,誤投藥物,不但沒有效果,更可能虛者更虛、實者更實。因此醫師需要一雙雪亮的眼睛,以及清醒的思辨,才能準確地判斷各種狀況,給予最合適、量身訂作的處方。希望將此治療經驗、傳播給更多乳腺炎的患者,造福更多的人群。
患者治療照片
首先,我使用了小柴胡湯+桔梗石膏2週。在滲液稍得控制後,我注意到底下的囊腫並未縮小,觸之仍是繃繃硬硬的。於是轉用葛根湯+桔梗石膏。就這樣,發炎、滲液、腫塊,每週每週地改善。…
乳腺炎不是現代人才有的病,古代即有之,稱為「乳癰」。而中醫、或者說經方中醫,也累積不少有效的乳腺炎治療方法。以下簡要列出4個處方,作初步的分享。 …
甲亢和甲低各是什麼?甲狀腺是掌管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內分泌器官。當其機能過度時,即為甲狀腺亢進;機能不足時,即為甲狀腺低下。甲狀腺功能亢進,俗稱甲亢,好發於中年女性,常見的症狀有心悸、汗出、胃口增加、失眠、手抖、重體下降等…。而甲狀腺低下則剛好相反,表現為疲乏、沉重、水腫、體重上升…
甲狀腺低下,或許沒有亢進來得病程急迫,卻也是相當困擾的問題。不少人是先得了甲狀腺亢進,服用西藥將甲狀腺功能壓制下來後,反而出現甲狀腺低下。也有人是因甲狀腺亢進,在選擇了甲狀腺手術切除後,最終成為甲狀腺低下。無論來由如何,最終都導致了身體沒有足夠的甲狀腺素(T4),而需長期服用西藥的甲狀腺素(例如昂特欣),並且定期抽血追蹤血液的甲狀腺素的濃度。
甲狀腺低下的臨床表現:把人體想像成一台汽車,甲狀腺素就像是刺激著引擎轉速和油門的核心元素。當它不足時,引擎轉速低落、油門踩不動、車子不太發電、遲鈍、跑不快。
具體而言,甲狀腺低下常見的症床症狀則是:怕冷、臉色黃暗、疲勞、水腫、體重增加、反應遲鈍、甚至月經不規則、膽固醇指數上升等。
有吃西藥的甲狀腺素了,還會有症狀?甲狀腺低下,在西醫的標準治療就是口服的甲狀腺素西藥。一般情況下,隨著藥物的使用,身體的甲狀腺素濃度上升到標準值後,相應的甲低症狀也會逐漸消失。
但是,世界總是不完美的。臨床仍有許多患者,即便血中甲狀腺素濃度已達正常,卻仍然疲勞、乏力、記憶力下降,肥胖、水腫、臉發黃…
中醫如何看待甲狀腺低下:
由於中醫治病是從「人」出發。治療疾病時,更著重看的是整體的表現與狀態。而從疲勞、乏力、水腫、怕冷、虛胖考慮,甲狀腺低下的表現,符合中醫所謂「陽虛」或「陽虛水泛」的描述。這個時候,可以考慮選擇真武湯進行治療。
真武湯是什麼,有什麼功效?真武湯是古代用來治療虛性水腫、乏力、精力衰脫的處方。雖然古人並不認識甲狀腺這個器官,但古方的真武湯卻恰好非常適合甲狀腺低下的治療。
通常,使用真武湯後,最先看到的改變是精神的增加。可以說,真武湯是一個相當好的精神提振方,它就好像一個強心劑一樣,在正確服用下,能將甲低的那種,昏昏沉沉、頭暈發眩、乏力怕冷的症狀一掃而空,好像陰沉的烏雲被陽光照射後,一掃而空,天空便撥雲見日地清爽明睸起來。
筆者曾多次將真武湯使用於甲狀腺低下的患者,只要在辨證準確下,通常反應良好。當然,這其中還牽涉到脈象的判定。標準的真武湯使用情況,脈象應該是沉、弱、不耐按的。掌握好這個脈象,才能更放膽地使用真武湯。
而真武湯也往往令人驚喜。曾經就有一位58歲的女性,因多年的甲狀腺低下,體重增加到80kg,儘管努力服用甲狀腺素、運動、節食,體重依然持續增加。患者在絕望的情況下,服用了真武湯,從此豬羊變色,不僅精神大振、水腫減退、臉色改善,更在3個月內減掉了15kg,重拾了自信!!此案例我曾分享於臉書專頁(江醫師之中醫病棟)。
真武湯的注意事項:真武湯是含有附子的處方,雖然有強大的功效,但在缺乏臨床醫師的指導下,患者不應自行服用。另外,也並非所有的甲狀腺低下都適用真武湯,錯誤的使用下,亦可以出現症狀加劇、上火、失眠等等不適的表現。
結語:在我用真武湯治療甲狀腺低下的這些患者中,沒有一位是事先知道中醫可以治療甲狀腺低下的。他們選擇中醫治療,單純就是因為曾有其他的疾病在我這得到良好的處理,信任我,而嘗試使用中醫中藥。他們的主訴也並非放在甲狀腺,更多的是提到疲勞、乏力、沉重、頭暈。當然,以結果論,真武湯是大大地幫助到了這些患者。但令我感到可惜的是,其實有更多的人們正乖乖地服用著甲狀腺素,但卻仍深深地被甲低困擾著,這些人完全不會想到中醫能夠治療甲狀腺低下。這就是我要大聲疾呼的原因。這麼好的治療,值得給更多人知道,讓民眾對中醫有更好的認識,這是一件醫病雙贏的事,是值得我們大力推廣的!
【幼兒蕁麻疹】
■ 朋友帶著3歲的女兒來看診,說是蕁麻疹一年了,關節處紅、癢,整個背部呈現粗粒粗粒的感覺。
小朋友不自覺地抓著搔癢處,常常要吃抗組織胺和外擦藥膏。長期這樣吃著藥也不是辦法,於是來看看中醫能否幫上忙。
小妹妹可愛又無辜地坐在媽媽的懷裡。倒是很勇敢地一點也不怕生。而且,白白胖胖的小手,圓圓潤潤地臉龐,嘴唇臉頰也紅透透的像個小蘋果。確實是長得很好,於是
我問:『食慾好嗎?』
媽媽:『很好!很會吃!』
我:『活動力好嗎?』
媽媽:『很好啊!精力充沛!』
我:『容易流汗嗎?』
媽媽:『會啊,玩起來都滿頭大汗的!』
我:『有沒有鼻子過敏啊?』
媽媽:『有ㄟ!時不時會流個鼻水…』
我:『會打呼嗎?』
媽媽:『會耶!醫生怎麼知道!?』
我再把把脈,是又滑又實的脈。看了一下咽喉,扁桃腺沒有腫大,但咽部偏紅。
這樣,這就是中醫所謂的肺熱。中醫說肺與皮毛相為表裡,肺熱,或者說代謝狀態比較旺盛,熱要往外散,所以汗出多,皮膚癢。因此,要開肺,要清熱。所謂的開肺,其實就是調節毛細孔通暢度,通常是使用麻黃這味中藥。
那麼,我給小妹妹開了麻杏甘石湯。每天4g,非常小的劑量。
一週後回診,背部粗粒感覺消失!光滑平坦!手肘的紅疹也消失,鼻塞鼻水明顯改善!
【衛教】
■ 我讓家長再帶個1週分的麻杏甘石湯回去。同時衛教,這樣的小孩子是需要多運動多出汗的。千萬不能只待室內,更要往戶外跑,消耗體內多餘的熱能,這樣蕁麻疹才能根治!
【婦人遇熱抖腿案】
三個月前,一位婦人,69歲,來找我看診。
她說本來要去辦事,看到路上有家中醫診所,就想說順便進來看一下。
病人說自己是右肩痛,很多地方都看不好,我當時想會不會是五十肩,五十肩的療程真的磨人,但如果不是,一般不至於拖太久。
我的診斷是肩前肌群發炎,並不是五十肩,說需要針灸,病人問:『沒有推拿喔?』
我說:「同樣的時間,推拿的效果沒有針灸好啦!」
『好吧!試試看。』
不過,在施針的時候,病人和我說另一個症狀,她說自己晚上腳會抖動,而且是遇熱就抖,也就是說,沒有蓋被子的機會,只要被子一暖,腳就抖不停,夏天甚至整晚腳都要吹電扇才行,不然還是抖。
我從來沒有遇過這種症狀,她也說這很久了,只是自己遇到醫生就會試著問一下什麼原因,也沒有醫師給過她明確的回答。
出於好奇,雖然不知道原因,也沒有解決辦法,我還是把了她的脈,發現右尺明顯浮大,所以我認為是大腸有熱造成的,但是病人也沒有便秘,所以我只用了清下焦熱的「知柏地黃丸」。
以下是全部的配方:
知柏地黃丸 5g
小柴胡湯 4g
厚朴 1g
紫蘇葉 1g
除了知柏地黃丸,其他都是用來緩解肩痛的。
第二次回診,肩膀好約一半,持續針療。
我再問腳是否還是抖,病人說沒有改變,但我發現右尺的浮脈已經沒有了,這次反而是左手的尺脈變浮,理論上這是小腸經有熱。於是我再改了個方子。
葛根湯4g
導赤散3g
豬苓湯4g
除了葛根湯用來治肩痛,導赤散和是用來散小腸經熱邪,豬苓湯是散下焦熱邪,既然遇熱會抖,熱邪是基本沒跑了。
第三次回診,肩痛剩一點
然而我關心的還是腳抖而不是肩痛,這次左尺的浮熱感也沒有了,但狀況還是沒有好轉,脈像已轉好但症狀沒變,可能這真的是我命中治不到好的症狀,我那時是這麼想的,既然腳抖又怕熱,我就給豬苓湯+芍藥甘草湯吧!
我給她:
葛根湯 3g
豬苓湯 4g
芍藥甘草湯 4g
第四次回診,肩不痛了,只是因為頸部緊繃來找我。
這篇醫案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藥生效了,病人現在腳可以不用吹電扇而不抖,很好,果然處理疑難雜症,中醫就是牛,且不知病也可治病。
所以這次我沒有改方子,照上次方子給藥。
其實我從來都不知道之前的藥是在試錯還是為之後見效的芍藥甘草湯舖陳效果,反正成果出來了。
寫出醫案,為中醫的醫案之海貢獻一小滴水。
彭蔣璽院長
五股璞和院長
氣動針法 / 肌肉痠痛 / 反覆感冒 / 小孩開脾 / 月經失調 / 胃酸過多 / 消化不良 / 癌症調理
中國醫學大學 學士後中醫
前相安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前彰化基督教醫院放射師
國家外交醫療團成員(史瓦帝尼)
沉穩、內斂、誠懇、卻又不失親切 彭醫師平靜的外表下 有顆熱血沸騰中醫靈魂 將中醫治病救人視為己任
劉育褀醫師
璞和中醫主治醫師
久咳 / 婦科 / 痠痛 / 轉骨 / 蕁麻疹 / 更年期 減重塑身 / 腸胃疾病 / 過敏氣喘
中國醫學大學 醫學碩士
中華中醫學會 理事
長庚中醫部醫師
宜慶中醫診所 院長
親切、溫暖、觀注病人身心健康狀態 循循善誘 溫暖提醒生活習性的調整
【骨折後腳踝水腫】寫於2022年11月1日
■ 52歲的Q女士,不慎於今年5/28日跌倒,造成右足第4趾骨骨折。經過醫院治療後,X光片顯示,在8月底時骨折已癒合。但是,100天過去了,工作為老師的Q女士,站在講台半天下來,到了下午腳踝就浮腫起來,同時走路仍覺無力。因此,於9/9來診。
■ 9/9來診時,外觀可見其右踝外側浮腫,稍有暗瘀色感,腫處按上去軟軟脹脹的,並沒有明顯的壓痛,走路時足底會痛。Q女士說到,她一骨折,腳就被固定起來,好不容易骨折好了,全家又輪流確認COVID,在家關了很久,不知道是否因此而水腫不退?
■ 這種遷延不癒的外踝水腫,骨頭早已癒合,顯然是軟組織或末稍循環不良導致。Q老師腹部、下身顯得較胖重,人也乏力,脈也弱,因此,我認為應該使用增加心力,溫陽利水的處方。便給予真武湯+桂枝湯合方(水劑)。
■ 9/17 回診:服用真武湯+桂枝湯後,足底的疼痛消失了,但右踝依然腫脹,每次久站,每到下午,還是足踝浮腫,鞋子沒法穿,並且容易腰痠背痛,我改方真武湯+桂枝茯苓丸(水劑)
■ 9/29 回診:足踝依然腫脹,Q老師心情無奈且低落,已經4個月了,足踝還是腫,看不到康復的日期…。正當我感到愧疚時,突然想到了治療中老年女性下身胖重、膝蓋浮腫的防己黃耆湯。我想,雖然Q老師病灶在足踝,但防己黃耆湯的腹大鬆軟、下肢浮腫、膝腿無力,脈弱,Q老師完全符合。於是改方防己黃耆湯,水劑。
■ 自此,Q老師便沒有再回診。3週過去了,我時不時會想到此例。於是主動連絡Q老師,得到的回覆是,她已經好了,便沒有回診。終於,在10/27日時,Q老師來診,她說,最後一次的藥最有效,1-2天後就開始改善,服完1週藥時,水腫便幾乎都好了。
我記住了!將來再遇到這樣的體質的腳踝浮腫,防己黃耆湯將是我另一重要武器!!
ps. 仔細注意,可以發現,仍水腫時,Q老師穿的是寬鬆的涼鞋,水腫退後,Q老師穿的是布鞋了!